中國集裝箱制造商和碼頭庫房內的空集裝箱堆積如山,成為全球海運業(yè)始于2003年初的空前繁榮景象轉眼成空的最新見證。
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(中集集團)和較小型同業(yè)香港勝獅貨柜股價較4月所及高位累計下滑了逾40%。他們生產(chǎn)的集裝箱占全球海運集裝箱的四分之三左右。
勝獅貨柜旗下的上海寶山太平貨柜副總經(jīng)理RenYudong稱,該公司積壓了逾三萬個集裝箱,一年前庫存為零。Ren表示:“我們可以看到,從美國和歐洲運回來的空集裝箱堆在中國各地。”
分析師表示,去年集裝箱資源短缺,來自集裝箱運輸企業(yè)的訂單超過了他們的實際需求。今年海運公司也將盡可能多的集裝箱運回中國,以避免積壓在歐美港口。
中國有70多萬個標準箱(TEU)已經(jīng)售出,但在等待買家提貨。
里昂證券(CLSA)預測,到2005年第四季,每個20英尺干貨箱的平均銷售價格將從第一季的2,350美元跌至2,075美元。
凱基證券駐上海的分析師NancyWang預計,未來兩三年全球集裝箱平均年需求量將從2004年的300萬個標準箱降至250-280萬個標準箱。她說,景氣的顛峰時期顯然已經(jīng)結束。
受益于中國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帶動的貿(mào)易繁榮,船運企業(yè)享受了一段輝煌時期,而現(xiàn)在中國需求放緩和集裝箱過剩前景則重創(chuàng)國際海運費。
反映干散貨輪租船費率的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(shù)從去年12月高點已下滑62%,目前為近兩年低點。盡管今年供需平衡,但集裝箱運費增長正在放緩甚至停滯,一些分析師對2005年的旺季附加費能否達到去年水平表示懷疑。
荷蘭銀行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,夏季海運旺季的太平洋航線運費可能低于去年同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