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意社8月15日訊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近期的“跳水”,是否將對我國成品油零售價格調整、價格機制理順等長期熱點問題產生變數(shù)呢?
近日來,多家機構談及該問題時意見不一。一些觀點判斷,我國零售成品油價將會在現(xiàn)有價格的基礎上,存在繼續(xù)上調的可能,而另一派觀點則認為,目前的國際期貨油價下,國內調整零售價格的預期不太強烈。但各方都建議,成品油定價機制應盡早推出。
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即使6月份上調成品油價格之后,國內外成品油價差仍然達到1500元~2000元每噸。
中信證券8月12日發(fā)布的報告指出,2008年四季度或2009年一季度存在上調成品油價格的可能性,且應該是較大幅度的調整。
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表示,只要國內外存在著價差,就應該調整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。因為即便是油價調高,國家用于農民和公交等燃油補貼的總量也相對較少,但一旦零售市場價格拔高,對抑制不合理需求和增強人們的節(jié)能意識,都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。
該人士還分析,如果在我國自產自銷原油成品油的前提下,控制我國成品油零售價格上升并不存在問題。但是,我國的原油進口總量已超過了50%,因此需要通過提高能源價格,將這部分的成本消化。今年1~7月,我國原油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11%以上,該數(shù)字高出了去年同期的3個百分點。
不過,隨著油價從147美元直落到120美元附近之后,人們對于國內油價上升的預期又有所減弱。
國金證券(31.94,2.34,7.91%,吧)研究員劉波認為,如果油價繼續(xù)下挫到100美元的話,我國成品油零售價格就可能不會動;若再下跌到90美元的話,那么國內成品油零售價還有下調的可能。
招商證券研究員裘孝峰認為,在目前油價處于110美元空間的情況下,調整油價的預期并不強烈。國泰君安研究員楊偉建議道,國際原油價格回落之際,是推行成品油市場化定價機制的良機。中金公司的宏觀策略報告,也持有相同觀點。
中金最新的宏觀研究報告中指出,剛公布的7月份CPI降至6.3%符合預期。中國政府應當利用食品通脹回落的契機,及時進行國內能源價格的正常化。理順能源價格并不增加“額外”的通脹壓力,而只是使隱性通脹顯性化。
中信證券也認為,在未來CPI逐步回落的背景下,利用油價回落的格局,縮小國內外價差,使成品油價格逐步市場化,對國內控制通貨膨脹有利,對提升能源效率有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