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電視臺報道: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落實了山林經營主體,林農成了山林真正的主人,農民依靠林地增加了收入,不但提高了他們造林護林的積極性,更讓他們激起了放手發(fā)展農業(yè)產業(yè),提高生活水平的決心和信心。
景谷縣威遠鎮(zhèn)的香鹽村地處半山區(qū),為了引導村民不要上山砍柴,早在幾年前村里就動員村民們安裝太陽能。
景谷縣香鹽村村支書李新榮說:“我們農戶每年要砍燒柴幾噸,甚至幾十噸,而太陽能能解決我們農村燙豬食喂豬、農戶的洗澡,減少我們山林木材的損失。”
然而安裝一部太陽能需要2000多元錢,可全村年人均收入僅有1370元,要投資這么大筆錢安裝太陽能在當時是很難讓村民接受的,而取消了提留之后,村集體也無力給大家進行補貼。2006年5月份,香鹽村開始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,在確保了水源林地和生態(tài)林地的基礎上,將4782畝集體林地按現有人口進行了分配。改革后,每戶村民僅采松脂一項,平均每月收入就達到了1000多元。林農的腰包鼓了起來,而通過收取林地使用費和林木資源費,集體也有了收入,于是安裝太陽能的事情又重新提上了村里的議事日程。
李新榮說:“我們用這筆錢對安裝了太陽能的農戶,每家補助600元?!?/P>
有了政策的扶持,村民們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,僅4個月時間,村里就安裝了30多臺太陽能。
景谷縣香鹽村村民李芬泉說:“現在很方便了,洗澡,拌豬食,只要一開,熱水馬上就來了。”
預計到2007年上半年,香鹽村村里家家都能用上太陽能。不少村委會還積極開展自來水管道、道路硬化、娛樂活動場所等建設,有效地改變了村容村貌,夯實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,改善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。與香鹽村同屬威遠鎮(zhèn)的文朗村是一個邊遠的山區(qū)村寨,經濟落后。林改以后,村里引導農戶利用長期無人管理的荒坡種上了200多畝茶葉,為群眾增添了致富渠道。威遠鎮(zhèn)文朗村村民 李天云說: 到5年以后,種20畝可能有個8萬多元錢。
景谷縣計劃在2006年內完成改革主體工作后,再用兩年左右的時間進行配套改革。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第二產業(yè),積極培育一批市場前景廣闊、關聯度強、產業(yè)鏈長、科技含量高、綜合效益好的龍頭企業(yè),逐步形成林工貿一體化、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(yè)發(fā)展模式。積極支持和鼓勵林農以租賃、合作等形式,引進大公司、大集團建基地,發(fā)展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產業(yè)化經營,從而加速當地的新農村建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