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南亞松(海南島)
南亞松是我國產(chǎn)脂力最高的松樹,每株年產(chǎn)松脂14公斤左右,松脂含油高,松香不結晶,酸值高,含有二元酸為其特征。 喬木,高達30米,胸徑2米;樹皮厚,灰褐色,深裂成鱗狀塊片脫落。幼樹樹冠園錐形,老則球形或傘形。1年生枝深褐色,無毛無白粉。冬芽褐色,圓柱形,針葉2針一束,長15--27厘米,徑約1.5毫米,邊緣有細齒,樹脂道中生和邊生。球果卵狀圓形或長圓錐形,長5--10厘米,熟時紅褐色,鱗盾近斜方形或五角狀斜方形,有光澤,上部稍隆起,下部平,橫脊顯著,縱脊也較明顯,種子橢圓狀卵園形,長5--8毫米,連翅長2.5厘米?;ㄆ?—4月,球果翌年9—10成熟(兩廣)。海南2—3月開花,翌年7—8月球果成熟。
南亞松是典型的熱帶松類,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及廣東西部。產(chǎn)于海南中部(定安、臨高,保亭,儋縣、屯昌等地)及廣東南部(湛江)、廣西南部(合浦、欽州、東興等地)海拔800米以下山地和低平丘陵臺地,在海南白沙,屯昌山區(qū)有單純林。常于楓香、麻櫟、毛葉青岡、黃杞、黃牛木、厚皮櫟、烏楣、谷木等混生。馬來半島、越南、老撾、柬埔賽、緬甸、泰國及菲律賓也有分布。
喜歡曖熱氣候,年平均氣溫18--26C,絕對最低溫1.4C以上,年降雨量900—2000毫米,適生花崗巖、玄武巖、沙巖、礫巖或頁巖發(fā)育的紅壤、山地紅黃壤,以至熱帶濱海沖積粗沙土或厚層鐵錳結核的紅壤粘土均可生長。
耐干旱貧脊,耐高溫,在海南西部濱海粗沙地,年降雨量900毫米,年真發(fā)量達2000毫米以上,地表極端高達65.3C,在焚風襲擊的環(huán)境下也能正常生長。樹皮很厚,抗火燒的能力較強。
最喜光樹種,幼苗也要充足陽光,4—5年以前為“叢草階段”,高生長極慢,針葉濃密披散如叢草,頂芽藏于葉叢中。5年生以后生長加速,每年高生長可達0.8—1.3米。10年生平均樹高6。6M,平均胸徑7.6CM,20年生的林分,平均樹高達16.6M,平均胸徑21.8CM,30年生的林分,平均樹高達21.9M,平均胸徑35.5CM,50—60年生時生長旺盛,174年生時直徑生長仍繼續(xù)增長。用種子繁殖,人工造林。苗床育苗或容器育苗,均需接捉菌根菌,每公斤種子有28000粒。有立枯病、葉枯病(苗期)及松毛蟲為害。
邊材黃色,心材棕紅色,紋理直,結構較細,質稍軟,比重0.6—0.64,易加工,少開裂,少變形;供建筑、橋梁、家具、造船,枕木,礦柱,膠合板,纖維板等用,也可造紙,樹干可割松脂,樹皮可提烤膠;松針可提煉松節(jié)油。為海南島,雷州半島和廣西南部低山、丘陵、臺地造林的先鋒樹種。